经济繁荣时,大家竞争的是品牌定位好不好、顶层设计是否完善、裂变模式怎么做,是创造增量的问题;潮水退去后,真正关乎生存的是门店基本功,是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求发展。关于基本功最直观的表达,是这一餐的消费,带给顾客带来的体验是什么。只有良好的体验,才能带来高概率的复购和拉新。乡村基创始人李红说,疫情没有打倒乡村基,因为我们基本功扎实。
无论行业新人,还是连锁巨头,对基本功的认知落脚点都是QSC。
一、QSC是什么?
QSC概念起源于麦当劳。1937年—1955年,创立初期的麦当劳,经过不同业态探索,最终确立了追求标准化和快速出餐的快餐模式。1955年,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,QSC开始被确立为麦当劳的经营哲学,1975年,代表“物有所值的就餐体验”的“V”被加入其中,形成了行业延续至今的QSC&V黄金准则。Quality——品质:品质保证,直接影响顾客来店的频次;Service——服务:亲切的态度和完整的服务流程,是基本的待客之道;Cleanliness——清洁:既影响颜值,又保证食品安全的落实;
▲
QSC&V黄金准则
这个法则不但指导着麦当劳全球店铺的稳定经营,也是餐饮行业衡量顾客满意度的标尺,是连锁维持高水准运营的必备管理工具。在一家组织构架完整的餐饮企业里,保持高水准的QSC往往是运营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,而另一个与之平行,或行政层级高于运营部的督导部,负责监督和检验运营部QSC的执行标准。在餐企无忧商学院开展门店第三方稽核和追踪工作时发现,不少餐企QSC相关的绩效,和运营部门高度相关,而更深度的流程和制度,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完善。但问题往往在于,QSC做不好,都是运营不给力吗?二、这些问题不能忽略
2.1 一把手的重视
中国精细化管理大家卢南,在所有的授课和咨询交付中,总是把“解放思想”放在第一部分,然后才是经营干货。在他看来,所有的提升都要四步走:应知——应会——检查——改善。“应知”不止是知道这事儿怎么做(HOW),还包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(WHY)。只有先想通,才能顺畅执行。每个优秀的连锁品牌,都有过死磕QSC的经历。死磕过程中的最大痛苦,是要求过的问题反复发生。创立两年半时间,就入围大众点评重庆必吃榜,并且成为“全球唯一上榜黑珍珠的重庆火锅店”的重庆周师兄火锅,曾在门店第三方稽核中发现,虽然经营标准很细化了,但门店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打折扣,比如:上餐时间超时,规定10分钟内出餐完毕,但部分门店总会有几分钟超时;出品不标准,摆盘中要求放鲜花花片装点食材,有时放的是绿叶。这些乍一看是无关紧要的细节,却都直接影响着顾客体验。“为了消灭这些问题,我们下了狠功夫,不但思想上重视,而且完善各个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”:◆ 加大监督力度:除了原来的内部稽核,我们在2019年3月,增加了专业的第三方稽核和顾客监督,“前者是为了从专业的顾客视角,帮我们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后者是为接住顾客不好的体验,建立更好的复购通道”;
2.2 产品研发与菜单设计
前段时间,朋友圈流传着一个关于出餐慢的段子:送餐小哥嫌店家出餐慢,自己撸起袖子,做起了菜。上餐速度是QSC的关键指标之一,不同品类对应的合理出餐时间不同,通常快餐要求在10分钟内出餐。“快餐目前是一门刀尖上的生意,想要做好必须做到极致效率”,有餐饮老板这样表达效率对快餐的意义。出餐慢,除了员工动作和后厨动线方面的原因,还要看产品研发与菜单设计是否合理。
2.3 门店动线设计效率意识内化的表现之一是,开一家新店之前,会用效率思维设计动线。看到海底捞员工每天运动5万步,有的餐饮老板会觉得,后厨人员多走几步也没什么。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作认知陷阱。
海底捞员工的5万步,是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,这个过程是在实实在在创造顾客价值。而后厨每多走一步,都在造成浪费,不但浪费厨师的体力和时间,还会影响出餐效率。随着精细化意识加深,九锅一堂在做厨房和前厅路线设计时,特别注重线路最短,以达到最快上菜的目的。“我们厨房的厨师不需要走动,只站在一个固定位置即可完成工作。”
三、深化流程和制度
“和其它目标导向的工作不同,QSC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或标准,而是永无止境的动态改善过程”,创立19年的中国十大粉面代表品牌姐弟俩土豆粉这样总结道。从一个4平方的街边小店,到500家门店的连锁规模,给顾客最直观的印象,不止是越来越大的品牌影响力,还有不断提升的消费体验。日本船井中国区开创人郎禄媛认为,连锁有太多体系,目前中国餐饮企业最紧需建立的是QSC体系。我们做连锁,一定是要做到:什么时候吃都是一样的味道;到哪一家门店去吃都是一样的体验;是百吃不厌的味道。QSC真正考验的不是多么高超的专业技能,而是日拱一卒的坚持和改善。运营部门当然要有舍我其谁的专业精神和担当,但要把这项内功,做成品牌壁垒和核心竞争力,还需要从不断优化制度,推动各个部门协作。
那么,餐厅应该如何制定符合自己门店情况的QSC运营管理流程呢?